灰霉病是藍莓生產上危害較重的一種病害,且在各藍莓產區均有發生。灰霉病不但侵染藍莓的葉、花和枝梢,而且還會引起果實腐爛,嚴重影響藍莓的產量和品質,給藍莓產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。
一、危害癥狀
為害葉片,主要從葉尖或葉緣侵入,沿葉脈間成“V”字形向內擴展,病斑黃褐色,病健交界分明,有時病斑上會出現不太明顯的輪紋。
為害嫩梢,受害幼嫩枝條首先由褐變黑,最后褪色變為黃褐色或灰色,在感病嫩枝上可見黑色硬塊,潮濕天氣下發病部位長出灰色霉狀物。
為害果實,主要從萼部邊緣侵入,受害部位先呈淡褐色,迅速擴展到整個果面呈褐色,后果實凹陷腐爛,果面布滿灰色霉層。
二、病原菌及發生規律
1. 病原菌
藍莓灰霉病是一種真菌病害,病原為灰葡萄孢菌(Botrytis cinerea),屬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真菌。在低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病,溫度為20℃,空氣相對濕度在90%以上最利于菌絲的生長,溫度超過30℃,菌絲生長將受到嚴重抑制。
2. 發生規律
以菌核、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土壤中或病株殘體上越冬。翌年春季氣溫回暖,雨水偏多時,分生孢子通過氣流、雨水傳播到葉、花等幼嫩組織上進行初次侵染。藍莓謝花后花瓣不易凋落,若碰上連續陰雨天氣,花殘體上會迅速形成灰色霉層,對幼果和嫩梢造成二次侵染。低溫高濕最易造成灰霉病的流行,枝葉過密、通風透光不良、機械損傷均能加重發病。